业务范围 NEWS
你的位置:新航开户 > 业务范围 > 一年中最耗阳气之季到,一个中成药,把阳气补到根上去
一年中最耗阳气之季到,一个中成药,把阳气补到根上去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20:53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桂附理中丸,中成药名。为补益剂,具有补肾助阳,温中健脾之功效。主治肾阳衰弱,脾胃虚寒,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四肢厥冷。

三种理中丸区别

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和桂附理中丸名称中都含有“理中丸”三个字,是常见的治疗脾胃虚寒的丸剂,那么三者有什么区别呢?三者的出处:理中丸出自《伤寒论》,附子理中丸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桂附理中丸出自《饲鹤亭集方》。

图片

夏日炎炎似火烧,公子王孙把扇摇——现在我们不再揺扇子了,而是吹空调和喝大量的冷饮如冰镇啤酒或者冷制品如雪糕,一不小心肚子就不舒服,出现腹泻的现象。

这时候需要准备一个中成药,这个中成药首先是理中丸,其次是附子理中丸,最后是桂附理中丸。

如果是因为贪凉,阳气受损,导致的腹泻,三个理中丸都可以,都能起到温阳散寒止泻的作用,只是取得的效果程度不一样而已。

图片

从药品上看,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和桂附理中丸名称中都含有“理中丸”三个字,是常见的治疗脾胃虚寒的丸剂,那么三者有什么区别,各自的联合用药都有哪些呢?

三者的出处:理中丸出自《伤寒论》,附子理中丸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桂附理中丸出自《饲鹤亭集方》。

图片

01PART理中丸

理中丸首见于《伤寒论》第386条:

“霍乱已,头痛,发热,身疼痛,热多,欲饮水者,五苓散主之;寒多,不饮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”

次见于《伤寒论》第396条:

“大病差后,喜唾,久不了了,胸上有寒也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”

理中丸由人参、甘草、干姜、白术组成,其中人参缓中益脾、甘草补中助脾、干姜散寒温胃、白术温中胜湿,共则得下寒热杂合混乱之效。

《伤寒明理论》又说

“心肺在膈上为阳,肾肝在膈下为阴,此上下脏也。脾胃应土,处在中州,在五脏曰孤脏,属三焦曰中焦,自三焦独治在中,一有不调,此丸专治,故名曰理中丸。”

可见,理中丸不仅仅是霍乱所用之方。

不过,回到《伤寒论》条文,也可发现理中丸的3种用法,如下:

01理中丸用法一

第386条是以理中丸治疗霍乱寒多不饮水者。

关于霍乱,医圣说:“呕吐而利”,而且“由寒热杂合混乱于中也。”所以用理中丸温中散寒,调和中焦,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。

但必须要注意的是,由于发病急、变化快,所以服用的时候需要留意病情变化,昼夜连续服用,而且服用量可看腹部如果没有变热还要增加到“三四丸”。

02理中丸用法二

因霍乱常是危急之病,而丸药又通常是缓图之物,所以理中丸 “然不及汤”。也就是说,汤药药效更快,而且汤药可以随证加减——

若脐上筑者,肾气动也,去术加桂四两;吐多者,去术加生姜三两;下多者还用术;悸者,加茯苓二两;渴欲得水者,加术,足前成四两半;腹中痛者,加人参,足前成四两半;寒者,加干姜,足前成四两半;腹满者,去术,加附子一枚。

至于汤,这样的——

以四物依两数切,用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03理中丸用法三

属于善后用法,或者说是针对将变慢性的用法。

大病症状已经没有,但是病后脾胃虚寒,水汽不化,患者喜欢吐口水,而且是长时间、时时吐,逐渐变成慢性。

这时候,就要用理中丸了,“以沸汤数合,合一丸,研碎,温服之,日三服”,用量为一丸服用一天、一天服用三次。

可见,在用法和用量上,体现了慢病慢治、逐渐增强机能的思路。

图片

02PART附子理中丸

张仲景创立的“理中汤”,应该算是中药方剂中的“男人”了,因为它的药物组成全是纯阳的热药:人参、干姜、白术、甘草。这个方子用到宋代,又增加了附子,就是现在的附子理中丸。

附子是什么?《本草正义》里形容说:

“其性善走,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,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,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,彻内彻外,凡三焦经络,诸脏诸腑,果有真寒,无不可治。”

附子显然是“男人中的男人”,“附子理中丸”也就有了现在说的“纯爷们儿”的躁烈之性。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、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,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的怕冷,特别是腹部。

01寒邪最容易击中最柔软的地方

《易经》里的乾、坤、坎、离分别对应天、(土)地、水、火。“坤”是对应“土”的,所以中医里和“土”相对应的“脾土”也叫“坤土”。“坤”是什么?“坤者,至柔也”,这就是说,“脾土”是人身的至阴,它所主的地方是全身最柔软的地方,哪里呢?就是腹部,一点骨头都没有的地方。

我们看小孩子,小的时候都是大肚子,肚皮好像很薄,内脏都膨出着,逐渐长大了才有了腹肌,肚子才收回去。因为什么?小孩子的“后天之本”——脾土还没长成呢。因为脾虚所以收敛不住,肚子里的内脏就鼓了出来。

一个得了消耗性疾病的病人衰竭到最后,肚子往往是陷下去的,医学上称为“舟状腹”。这个时候一般都伤了元气,很难恢复了,因为它的“后天之本”——脾土已经不足到不能支撑腹部这个所辖之地了。

脾土是至阴的,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——腹部,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。它的虚寒程度也要比其他部位严重,否则不会用上附子这个“温药中的温药”“男人中的男人”来温补脾胃的阳气了。

02脾土虚寒,腹泻、怕冷、未老先衰

这种脾土虚寒的表现首先是腹泻,常年大便不成形,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,中医叫“完谷不化”,就是粮食原样排出了,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,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。而且肚子怕冷,即便是个胖子,一边出着汗,一边还得护着肚子,即使是夏天,进了有空调的房间一会儿,可能就要去泻肚。

这就是因为中焦、下焦虚寒了。“虚”就是功能的萎缩,“寒”就是能量的不足,好比一个灶台,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,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?他们如果做肠镜检查的话,一般是慢性肠炎,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,或者干脆查不出问题,就是个“胃肠激惹综合症”,也叫“胃肠神经官能症”,是一种神经调节失调带来的问题,虽然不会危及生命,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对这种病,目前没有特效药,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、减缓发作的目的。

中焦、下焦虚寒的人也是容易未老先衰的,从消化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生殖功能,出现性欲减退、性功能障碍的问题。所以虽然附子理中丸温补的主要是中焦,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肾阳的温煦,照顾到下焦,起到壮阳的作用。

03附子理中丸也是减肥药

“瘦人多阴虚,胖人多阳虚”,胖本身就是阳虚的结果。

人发胖,肯定是脂肪代谢不出去了,停留在体内。什么时候脂肪代谢不出去?

肯定是功能降低的时候。人们在年轻时代谢是旺盛的,脂肪、水液都能正常地吸收和消耗,但到了老年,火力就弱了。好比一个灶台下面的火不足了,一锅水总是烧不开,不能蒸化为水蒸气,也不能消耗脂肪,这个人就要变胖了。这个“火”就相当于中医说的肾阳,是全身功能和能量的基础。

因此,我们看人发胖主要在两个阶段。一个是小孩子的婴儿肥时期,这时候他们的器官功能还很稚嫩,中医说的“肾阳”还在萌芽阶段,还处于肾阳不足时期,脾阳也因此很弱,火力不旺,自然会胖,但这个胖不结实,含水很多,所以孩子是“胖嘟嘟”的。还有就是人到了四五十岁,中年发福,肌肉变得松软了,这正是“肾阳”开始衰败的年龄,脾阳也趋弱,所谓“人过四十,阳气自半”,肾阳和脾阳衰弱的直接后果就是代谢能力下降,脂肪消耗不出去了,自然就开始发胖了。

能称得上胖子的人,都是脂肪过盛的,即便不到中年,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中年的肾阳虚状况。而胖只是其未老先衰的症状之一,除此以外,还会出现不同脏腑的阳虚问题,比如脾阳虚,这种人遇冷就泻,大便溏稀,肚子最怕冷。有的人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,到了冬天,穿多厚的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冷的,这种情况在年轻女子中更常见,她们往往皮肤偏白,舌头颜色也淡,天生就是这种体质。这种人吃附子理中丸可以达到两个效果,一个是温阳止泻,人会慢慢地变得不那么怕冷,肚子也不那么娇气;另一个作用就是减肥,因为附子理中丸具备的热性,可以加快脂肪代谢,把肥肉消耗掉,人自然就变瘦了或者说变得结实了。

这种温阳补肾、补脾的减肥法,才真的符合医理。因为它是通过增加脂肪的消耗去减肥,类似焕发起人的青春活力,从根本上激活身体;而节食减肥和泻肚减肥属于恶治,会因为影响营养吸收而危害健康。

04 你的唾液是甜的吗?

很容易泻肚的人,还会有个现象,就是总觉得自己唾液很多,而且质地很稀,嘴里没味儿,也不想喝水,特别是凉水,稍微喝多一点就一直汪在胃里。这一点也同样是因为脾肾阳虚,属于附子理中丸的管辖范围。

在自然界,云雨均匀的地方,肯定生态环境好,植物茂盛,因为天地之气交会得好。春夏两季雨水多,秋冬降雨少,所以春夏时欣欣向荣,到了秋冬就万物凋零。云雨就是天地之气交会得好的结果,是自然的生机。

人体也类似于自然,所谓“天人合一”嘛。“太阴所至化为云雨”,就是说,太阴脾土是主管气血的生化的,最终要将吃进去的水谷精微,化成人体的“云雨”。什么是人体的云雨?这就是唾液,也叫涎,也是我们说的口水。中医讲,心之液为汗,肺之液为涕,肝之液为泪,脾之液为涎。涎的状况很能反映身体的状况。

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说,“理中丸”还能治疗呕吐,这个呕吐往往是没有内容物的,仅仅是呕清水,这种清水就是脾阳虚不能蒸化掉的水液,张仲景说“寒多而呕”。这种人,他的唾液会很多,而且质地清稀,嘴里总是觉得很寡淡。

正常情况下,唾液应该是带一丝丝甘甜、清香的气味,而且自己不应该感到它的存在。但理中丸适应证的人,除了水便清长之外,唾液也偏多,而且质地也偏稀,舌头颜色很淡,甚至上面有水滑的舌苔,这就是寒的表现,是水液代谢不出去的表现,也是衰老的表现。

图片

03PART桂附理中丸

  桂附理中丸是扶阳派的代表方。 

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极其推崇扶阳在治病中的作用。他对白附片、肉桂等温里药运用独到,人称“吴附子”。历代众多著名医家亦十分重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。几千年前的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这样写道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。”《内经》将阳气这种温养功能高度地概括为“若天与日”“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”,意思是说,人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、充满活力、身手敏捷、身体强壮。

《伤寒论》里的理中汤。就是温补脾阳、治中焦虚寒的代表方剂。李可老中医说:理中汤可治百病。后人有加桂、附者称桂附理中汤。

桂附理中汤出自清代的《喉科种福》,是温补脾肾之阳、散寒止痛的名方。平素脾胃虚寒、手足不温的人,桂附理中汤是良药。

01  症  状

形寒肢冷,面色晄白,腰膝酸软,腹中冷痛;久泻久痢,五更泄泻,下利清谷;小便不利、肢体浮肿,甚则腹胀如鼓;或见小便频数,余沥不尽,或夜尿频多;舌淡胖或边有齿痕,舌苔白滑。

02 功能与主治

 补肾助阳,温中健脾。用于肾阳衰弱,脾胃虚寒,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四肢厥冷。

所谓“阳衰一分,则病进一分,阳复一分,则邪去一分。”方中肉桂、附子共为君药,大辛大热,补肾助阳,祛寒邪;党参性味甘温,补气健脾。炮姜辛热,温中散寒、止痛止泻,合为臣药。君臣相合,甘温辛热,温补阳气,温中健脾。脾为湿土,虚则易生湿浊,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,健脾燥湿。甘草与诸药等量,寓意有三:一为合参、术以助益气健脾;二为缓急止痛;三为调和药性,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。纵观全方,温补并用,以温为主,可使寒气去,阳气复,中气得补,共奏补肾助阳,温中健脾之功。

我们老祖宗留下的《黄帝内经》上说:“知其要者,一言而终,不知其要,流散无穷”,中医经典古籍的话,很优雅但可能不够通俗,“打蛇打七寸”这个就十分直接形象了。对于怎么养生,只要晓得“阳气是生命活力的根本”的话,就找到了关键点、核心,就知道一切方法只要能维护巩固这个“生命力根本”,就是很好的养生方法,否则就是有损健康的,当然也就不容易眼花缭乱到无所适从了。

一句话 概括之I AM A HEADLINE

理中丸,就是调理人体中焦,治疗脾胃虚寒。附子理中丸增强了温补脾胃的功效。桂附理中丸功效主治同附子理中丸,但升阳祛寒力量较强。

对于一般的阳气不足,寒湿腹泻,有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足矣。如果遇到阳气亏虚厉害、虚寒体质根深蒂固,用了附子理中丸效果也不太好的话,那么,就可以考虑用桂附理中丸。

大家记住了,三个药由浅入深,依次是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、桂附理中丸。

文源:老高的南方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